其他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深入推进

2017-06-29 北京微博微信发布厅

这五年,科技创新中心保持了“发展速度”、攀登了“引领高度”、拓展了“支撑深度”、延长了“辐射宽度”、加高了“民生温度”、展示了“改革力度”、聚焦了“关注热度”!


一、这五年,科技创新中心保持了“发展速度”

2016年,北京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479.8亿元,比2011年增长58.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左右,位居全国最高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8万家,占当年新增企业总数的比重为36%,表明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投入明显提高。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589件,是2011年的3.5倍。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37.7%和12.8%。技术合同成交额3940.8亿元,是2011年的2.08倍,五年来实现翻番。2016年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5%。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实现4.57万亿元,是2011年的2.4倍,五年来实现翻番。中关村企业累计创制国际标准229项,比2011年新增139项。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今年1-4月,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12945亿元,同比增长15.8%。科技服务业总收入1873.8亿元,同比增长6.6%;新增科技型企业8818家,同比增长89.6%,累计44万家。

今年1-5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283.4亿元,同比增长15.9%。上市企业新增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125家。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0家,占全国总数近16%。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44万家。上市企业总数30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04家,占全国总数的14.3%,市值居全国首位。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专业开放平台400余家,服务企业超过3万家。北京企业在天津、河北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6000家,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


二、这五年,科技创新中心攀登了“引领高度”

1.央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运转有序。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本市形成了远期有总体方案、中期有五年规划、近期有改革举措、每年有工作重点的“一揽子”行动计划和推进体系。在国务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北京市政府和10个国家有关部门合力搭建“组织架构图”,成立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办公室(简称“北京办公室”),设立“一处七办”(即:北京办公室秘书处,重大科技计划、全面创新改革与中关村先行先试、科技人才、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等7个专项办),建立了抓督查落实的工作台账,以及“月滚动、季督查、年评估”工作机制。北京市和国家有关部门联手绘就科技创新中心“施工任务图”,制定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2017年启动的215个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目前已全部启动、有序推进,有的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2.北京市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计划深入实施。北京市深化与科技部会商机制,签署《科学技术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2016-2020年)》,共同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组织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与中科院研究制定《“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共同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建设。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共同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未来科学城,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深化军民融合创新,开展军民融合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试点,共建北京创新医疗产品临床评价应用基地、军民融合转化医学创新基地和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园等,推动一批项目实现“民参军”、“军转民”。与首都高校组建了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21个“高精尖创新中心”。

3.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在京单位全面参与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重点承接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10个民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02专项)取得重大突破,总规模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落户北京。子午工程、凤凰工程、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在京运营或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超过300家,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4.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五年来,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1000余项,在京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奖项近400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31%左右。全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中,在北京产生的技术成果占55.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iPS细胞)、高温铁基超导等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成功制备出国内首个80纳米自旋转移矩-磁随机存储器件,关键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生了世界首款55nm全系统多核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芯片,可实现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仪器小型化,还可在测量测绘、地震滑坡灾害监测、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领域应用。成功制备首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提供了世界上最完整的水稻原始序列数据和研究方法,为准确地从基因组水平全方位地研究水稻生物学性状奠定了基础。描绘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成功破译西瓜遗传“密码”,标志着我国西瓜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为高效培育兼具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撑。制备出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薄膜,目前该薄膜只有中国能生产,在微同轴电缆、触摸屏、薄膜扬声器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热休克蛋白90α为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的“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获准进入欧盟市场;首次发现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纳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

5.顶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加快聚集。制定实施《关于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的实施意见》,加快引进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领衔科学家及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二期工程。诺贝尔奖级科学家来京领衔开展科学研究呈现加速态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成立托马斯北京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成立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与1998年、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斐里德•穆拉德、里•詹姆斯•马歇尔签约设立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等8位科学家受聘成为首批“中关村海外战略科学家”。新评选出14名“北京学者”人选,累计42名。授予吴良镛、王晓东等4名同志首都杰出人才奖。截至今年5月底,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京设立研究院,领衔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截至2016年底,北京累计吸引“千人计划”人才1653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典型案例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人源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今年5月12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研究组在《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结构》。这是第一个高分辨率的人源剪接体结构,也是首次在近原子分辨率尺度上观察到酵母以外、来自高等生物的剪接体结构,进一步揭示了剪接体的组装和工作机理,为理解高等生物的RNA剪接过程提供了重要基础。RNA剪接是所有真核生物特有的过程,是真核生物“中心法则”的关键步骤之一,也被认为是真核生物复杂性的重要分子基础。RNA剪接过程必须高度精准,任何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异常乃至疾病发生。据统计,1/3以上的遗传性疾病与RNA剪接异常有关。

典型案例

国内首个80纳米自旋转移矩-磁随机存储器

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中科院微电子所的研发团队联合经过三年攻关,成功制备国内首个80纳米自旋转移矩-磁随机存储器器件(STT-MRAM),关键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数据以磁状态存储,具有天然的抗辐照、高可靠性以及几乎无限次的读写次数,既具有接近静态存储器的纳秒级读写速度,又具有闪存级别的容量和类似Flash的数据断电不丢失存储特性,已被发达国家列为最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存储器之一。该技术有望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用于降低功耗,还可用于各类移动设备,提高待机时间。


三、这五年,科技创新中心拓展了“支撑深度”

1.“三城一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百度公司、数码大方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中科大北京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航天科工云网等6个双创服务平台持续深入建设。怀柔科学城取得多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进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建议书获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全部开工。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的机制逐步深化,累计建成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5家央企研究机构联合组建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等8个试点项目在央企研究院试行,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按计划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全面启动智能车联、新型显示等20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顺义中航发动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新兴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支撑服务民生需求,“高精尖”产业聚集效应明显。率先布局支持4G、5G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成功研制世界首个碳纳米管集成电路计算器、全球首个5G大规模天线设备。世界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和国内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星光智能一号”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支持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北京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创新基地。高性能大型钛合金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首先实现了在航空发动机、汽轮机等装备上的应用。机器人整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新的千亿元级产业,销售利润率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落户北京。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12.9万辆,规模居全国第一。与科技部共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搭建了5个国家农业科技支撑服务平台,本市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71%。科技服务业形成研发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设计产业和科技中介服务等优势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落户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加快推进。

3.双创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各具特色。2016年北京市科委挂牌16家“科技创新创业专业开放平台”,面向创新创业团队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大唐网络、航天云网等国有企业孵化器突破原有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为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中航工业集团、北方车辆等军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腾讯、小米等龙头骨干企业开放产业链资源和大数据资源,吸引小微企业和团队在平台上开发面向市场应用的产品和服务;硬创梦工场、洛可可设计集团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的开放创新平台;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东方中科集成等科研助手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北达燕园、北京市计算中心等高校院所依托现有科研和人才等优势,促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本市行政区域内800余个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价值227亿元的仪器设备,2016年服务收入24亿元,既提高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又培育了科技服务新型业态。实施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2014年以来共安排1亿元财政科研经费支持了1528家小微企业和80家创业团队,购买高校院所的科研服务,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海淀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进,2016年海淀区入选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构建“集中办公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创业会客厅”服务新平台,搭建“法人事项相对集中、个人事项下沉下放,多网点、就近办理”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多元化的双创综合服务链。


四、这五年,科技创新中心延长了“辐射宽度”

1.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和中关村行动计划,促进区域科技功能分工协同、产业与创新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共享。聚焦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和一系列产业承接合作平台,构建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上下游高效衔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园区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联动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创新平台、汽车产业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布局、汽车模具协同设计云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载体加快建立。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2016年达到154.7亿元,是2011年的2.3倍。

2.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与其他省区市建立了区域科技合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辐射引领服务全国创新发展。五年来,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4.4%辐射到国内350余个城市。在天津、河北、内蒙古、宁夏、重庆、贵阳、黑龙江、云南、山西等省区市,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技术市场窗口,共建“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和云南科技桥头堡,创新要素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支持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的成果、技术等创新要素在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转移转化和推广普及。

3.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拥有58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10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京外资总部企业280家,外资研发机构548家。成功举办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意创新活动周等活动,与40余个国家的400余个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导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2016年出口企业1552家,开展境外投资企业150家,对境外直接投资额248.3亿元,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质产能合作、改善沿线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等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典型案例

科技援疆——从沙地到菜田的蝶变

2011年以来,北京市科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援疆工作的要求部署,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为和田地区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支持引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技成果落地新疆和田,筛选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集成组装10多项援疆农业科技成果,在小麦、玉米、设施蔬菜、设施果蔬等方面充分示范展示了增产增收效果,累计培训带动上千农户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北京市科委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与新疆和田地区沙漠、戈壁特性以及资源特点相融合,系统性解决沙漠地区温室蔬菜高效可持续生产的问题,将沙地温室的水、肥使用量降低60%,同时产量提高150% 以上。据北京易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瑞芳介绍,通过精准培训和传帮带方式,累计培训技术骨干500 人次,农户5000 人次,建立100 户示范户,显著提高了和田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户收入。


五、这五年,科技创新中心加高了“民生温度”

创新惠民水平大幅提升。深入实施首都蓝天行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科技惠民专项,加快垃圾处理、生态功能提升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燃气、热力、电力、给排水等“城市生命线”信息的实时监测。持续支持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核心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设计建设国内首条全国产化车辆、信号系统的无人驾驶线路——燕房城市轨道交通线。率先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形成20项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制定136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筛选170项科技成果向5000家(次)医疗机构推广。开展冬奥会食品供应与质量安全保障、零度以上高品质动态人工造雪和储雪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研究、二氧化碳人工造雪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示范应用等,为冬奥赛事提供支撑和保障。

典型案例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控科技)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致力于建立一个符合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三大领域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和产品体系。

近年来,在北京市科委的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资源引导与支持下,交控科技攻克并掌握了一批列控系统核心技术,跟踪了一批前沿技术,搭建了一套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保障平台,研制出了一套CBTC、CTCS系统技术装备与验证平台,建立了一套研究成果转化工程化的流程与渠道,建设了一系列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编写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形成了一个可以“走出去”的国际化轨道交通信号产业。

自主化CBTC产品随着产品质量通过了工程运营的考验,2010年以来,交控科技承担了北京市轨道交通亦庄线、昌平线、14号线、7号线、成都3号线、长沙1号线、天津6号线、深圳7号线等全国范围内18条轨道交通线路的CBTC系统,并已顺利开通了亦庄线、昌平线、重庆3号线、北京14号线、北京7号线、长沙1号线、成都3号线、天津6号线、深圳7号线和北京16号线等十条线路。自主研发的CBTC系统已经成功中标500多公里线路,并开通运营超过188公里。该信号系统占北京新线市场份额已达到2/3,占2015年全国新线约30%市场份额。

交控科技始终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进行核心技术自主化研究,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2012年以来,先后参与了越南河内轻轨项目、伊朗德黑兰地铁项目、香港地铁7条既有线改造工程(3036投标项目)、澳大利亚墨尔本地铁Sandringham改造项目、珀斯地铁等海外项目投标,目前已经成功中标越南河内轻轨信号系统;墨尔本地铁Sandringham改造项目进入最后一轮短名单,将与西门子、泰雷兹等国际巨头同场竞技;香港地铁3036项目是在未来10年针对香港地铁既有线路进行改造,要求全自动驾驶运行,在全球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公司入围第三轮,进入5强短名单,公司的产品技术水平、安全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得到香港地铁同行的充分认可。


六、这五年,科技创新中心展示了“改革力度”

1.中关村示范区改革“试验田”成果丰硕。率先实施国务院“1+6”、“新四条”等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其中10余项试点政策在全国复制推广。围绕商事制度、药品审评审批、人才管理、金融创新等重点改革领域,与中央单位共同推动开展70余项改革举措。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政策中10项为全国首创试行,并从中关村示范区扩大至朝阳区、顺义区,截至5月底,通过新政为近500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永久居留“绿卡”,实现突破性增长。启动“中关村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工作”,率先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外籍人才评价引进机制。

2.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举措落地实施。2016年9月,本市在全国最早出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50号文)的具体改革举措,即:《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28条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热点,坚持衔接落地,突出落实落细;坚持放管服结合,突出创新服务,既确保国家关于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又结合地方事权改革突破,简化财政预算编制和评审程序,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将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和预算评审“合二为一”;下放预算调剂、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管理权限,赋予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和支持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建设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科研信用管理体系,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公开,完善经费审计机制,改进绩效评价,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向用人主体放权,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励”,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同时,制定实施科研仪器购置、科研人员因公出国等13项配套措施,全市39家市属科研院所均已制定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将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地。

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本市先后制定实施了“京科九条”、“京校十条”等改革举措,以及14个配套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中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市属高校院所纷纷出台本单位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管理办法。间接费用中发放的科研人员绩效支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人员奖励支出、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中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绩效奖励等,可一次性计入本单位当年工资总额,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围绕科研人员激励,突出知识价值导向,在全国率先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并向全国推广。截至2016年底,105项股权激励试点方案获得批复,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员获得股权,激励总额约2.25亿元,平均激励金额55.6万元。800余个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价值227亿元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年均服务收入超过20亿元。实施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2014年以来共安排1亿元财政科研经费,支持了1528家小微企业和80家创业团队,购买高校院所的科研服务,“撬开”实验室大门,唤醒“沉睡”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典型案例

北京九州一轨隔振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以来,北京市先后实施《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京科九条”、“京校十条”等文件,明确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自主决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劳保所)通过科技成果入股和引入外部投资的方式,先后成立了北京九州一轨隔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图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国内地铁隔振、噪声地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2016年7月,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发起成立北京北劳科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北京市劳保所联合上海坤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发起成立的公司,主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咨询与信息技术服务,注册资本1600万元。劳保所以其持有的“博物馆安全监测与应急指挥专有技术”知识产权评估作价500万入股,其中30%(150万元)归劳保所所有,70%(350万元)奖励给核心技术团队。


七、这五年,科技创新中心聚焦了“关注热度”

五年来,科技创新中心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北京市各部门、高校院所、中央企业、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连续发布“首科指数”,成为反映北京科技创新的“重要晴雨表”。《国家创新蓝皮书:中国创新发展报告(2015)》显示,北京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居全国首位。

科技创新中心逐渐吸引了全球目光。2017年3月,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在“芝加哥公布未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排名”报道中指出:毕马威公司采访了841位全球顶尖的技术创新引领者,让他们列出未来四年间,旧金山或硅谷以外最有可能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并据此统计出全球最具创新前景的城市排名。北京位列第四,领先于华盛顿、柏林、特拉维夫、波士顿等创新名城。2016年6月,英国BBC刊登文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中国能创新吗》指出,“中国的创新创业者对北京建设创新中心的举措持乐观态度,相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能够促进中国成为全球创新超级大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